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其他类型 > 天灾末世满地荒,夫夫超强囤满仓全文

第18章

发表时间: 2024-12-22

秦二哥暗自咋舌,光是买砖就得几十两银子,还不加其他东西,比如说木头石头人工等,就是一大笔花销,要是等房子全部建完,那得花多少银子啊?

秦二哥感叹了一番秦云野的家底丰厚,倒是没有生出什么别的心思,只是心里的某个念头更加坚定了。

虽然目前看来他的儿子们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,但儿子不行不代表孙子不行,虽然现在还没有孙子,也不妨碍他决定从孙子辈抓起。

也正是因为青砖价格昂贵,村里建青砖瓦房的很少,像秦云野建这么大的,在整个山里也仅此一家。

太费钱了,普通的农户家庭哪里建得起,能给儿子修个石砖房成亲,老两口就已经很有本事了。

掌柜说的一万匹青砖和秦云野自己估算的差不多,价格也是正常价格,不过他还要铺地,于是他直接定下了一万五千块青砖,以及一些泥沙石灰,只有一个要求,要送到“三坟坡”。

三坟坡在村子和青木镇之间,以那里有三座没有立碑的野坟得名,从三坟坡到青木镇的路是一条可以供牛车通行的路大路,山里面的人想要赶集都会从三坟坡那里走上大路,然后到镇上。

从青竹村到三坟坡的路是崎岖山路,完全是人走出来的,别说牛车,人走也挺费劲,不是在山林里走惯了的还真走不了。

所以牛车送货最多送到三坟坡,接下来的路程就得靠人力了。

一开门就遇到这么个大主顾,而且还爽快不讲价,刘掌柜笑得合不拢嘴。

年前的一大批青砖还没卖出去,他正发愁,这是打瞌睡就来了枕头!

至于送到路口,他根本没犹豫,直接同意了,笑话,要是把这个几十两银子的生意放跑了,他今年一年都得后悔!

看出秦云野是个爽快的性子,掌柜的又主动推销起了瓦片,当然他这里只有最普通的黑瓦。

黄色的琉璃瓦是皇家御用的,普通的人只能用黑色的瓦片。

其实黑瓦也是小有家底的人家才能用,因为它也不便宜,把房顶铺满得不少银子。

因此家境贫寒的百姓都是用茅草做房顶,只是这样做,既需要定期更换,遇到刮风下暴雨的时候,又有漏水的风险。

盖瓦是建房的最后一步,现在房子的地基还没有打好,所以没有想过这方面。

不过既然镇上就有,那他何必舍近求远去县里买?这次顺便买回去也行。

考虑到采光的问题,青云野还买了一些明瓦,其实是透明的玻璃瓦片。

秦云野早就发现,启国不仅有红薯,土豆,玉米这些外来物种在本土生根发芽大面积种植,肥皂、玻璃、白酒这些东西也已经广泛面市。

就连他们现在吃的盐和糖,都和后世差别不大,这些都是齐国的开国皇帝留下的。

穿越者

秦云野大概能断定开国皇帝的身份,和他一样都是来自后世,只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穿过来的。

不过距离启国开国已有百年,开国皇帝也早已归入尘土,他是见不到了。

有一个难免不会有第二个,自从知道有穿越者的存在,秦云野这些年一直当一个‘本土’人按部就班的生活。

除了给秦大伯他们的药丸子添加了木系异能凝结的精华外,别的地方他一直很谨慎。

其实药丸子也不能说明什么,因为不添加木系精华的药丸子也有强身健体的功效,只不过是功效强弱差距。

但是这一点也很好解释,所用的药材原料产地年份不同,功效自然也不同。

也多亏了这位前辈,他在这个世界的日子也能好过很多。

且不说法律税收等方面比前朝更加完善,生活方面也是方便不少。

有玻璃,房子里有采光,不然白天在屋子里还要点蜡烛。

精盐比粗盐好百倍,饭菜里才没有什么奇怪的味道。

铁矿,铜矿等各种资源的开发,不仅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也增加了农具的效率。

铁器在齐国的家庭中广泛使用,加上各种外来的农作物,大大丰富了百姓的餐桌。

他得到的那一本史记上称启国为前所未有的盛世皇朝,四百多年的历史涌现了多位有才能的君王,在不同的历史节点站出来带领国家摆脱风雨飘摇,人才辈出,各方面得到空前发展。

玻璃瓦价格比黑瓦贵得多,秦云野要了两百张,虽然一间屋子几张明瓦就已经足够采光用,但他考虑到接下来三年的天灾,特意多买了,到时候有破损也能及时更换。

既然玻璃瓦买了,玻璃窗也不能少,但是掌柜的说他这儿没有,他本来就是专门卖青砖瓦片的。

不过客人有需求,自然要满足,有钱不赚是王八蛋,他让秦云野等十天来拿。

他亲自去县城里买了带回来。

有人愿意跑腿,秦云野自无不可,这也节省了他的时间。

商量好送货的时间后,又付了一半的钱做定金,剩下的送到了验收过后再付。

等他们俩从青砖铺的巷子出来,天已经大亮了起来。

主街上人头攒动,商贩们已经开始吆喝起来,吸引着路过的客人。

重要的东西已经买好,秦二哥去拿前些日子定好的东西,两人约好午时前在街口集合,就分开走了。

和秦二哥分开后,秦云野慢悠悠的逛起了街,享受着这热闹的氛围。

等天灾降世,这么热闹的场面可就难见了。

边走边逛,看着合适的,他也买了一些,这样一点,那样一点,不知不觉就拎了一手。

手上拎不下,时间也差不多了,他提着东西去街口花了十文钱租了个牛车。

把东西放在牛车上,他又去把肉和买的米面搬到牛车上,装好后,秦二哥也过来了。

只见他背后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,看着分量就不轻。

知道二哥经常给附近村子的人从镇上和县里带东西赚钱,见此也不觉得奇怪。

再不回去就赶不上午饭了,把买的东西放车上,平常拉挺多人的牛车今天被包车了,加之他们买的东西也不算太重,加了五文钱,他俩也坐上面被拉着走。

赶车的老汉见他们坐好后,熟练的赶着牛车往三坟坡驶去,沿途留下浅浅的车轱辘印……